环保治理的德州经验:以查促改,换来天蓝水绿

2017-12-21 16:46:07来源: 本网综合 作者:

  导 读

  今年冬天,德州人有个普遍的感受,就是蓝天多了,雾霾少了,以往朋友圈隔一阵就刷屏的雾霾预警更是少之又少。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早有映照,一轮轮环保督查,随后是一轮轮整改落实,环保治理可以说渗透到普通市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查促改,上下齐心。政府用准举措、实行动、严要求,群众告别传统、落后、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一起捍卫德州的天蓝水绿,这也成就了德州市环保治理的路径:即以查促改,全面推进环保任务落实。

蓝天下的董子读书台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官网

  2017年1~11月份,德州市SO2、PM10、PM2.5同比分别改善30.3%、14.1%、14.7%,NO2基本持平。“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224天,同比增加25.1%。10~11月份,德州市PM2.5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8%,改善幅度列“2+26”城市第六名,在山东省7个城市中排名第一;重污染天数为1天,同比减少83.3%。

  以督察为契机

  补生态短板

  今年以来,德州市以部省环保督察为契机,在全力配合、迅速整改的同时,创新举措,迅速掀起一轮绿色环保风暴。自4月7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组进驻德州开展为期一年的强化督查,与此同时,从6月28日开始,山东省开展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省级督查,分7个督查组,由省环保厅领导带队,对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进行包干入驻督查。在全力支持配合部省督查的同时,德州还积极组织环保、公安、经信、住建等有关部门,开展多轮次的自查自纠。

  市级环保督察中,德州市对所有环境违法行为,坚持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并举,依法依规顶格处罚,并追究有关企业负责人责任。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德州市举一反三、由点及面,逐一整改、销号管理。市级层面还出台十条意见,规定对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反馈为不属实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要签订承诺书,对反馈结果负责,倒逼从严从实整改。

  与此同时,德州市建立了“三同步工作法”,即接到交办问题后,市县两级“同步”办理,监管部门“同步”业务指导,分包各县市区的5个督导组“同步”现场核查。8月16日,德州市纪委印发《关于对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问题加强问责工作的通知》,要求从快从严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问题问责工作。

  截至目前,2月份至3月份的环保部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交办的7批89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8月份至9月份的中央环保督察转办32批274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交办问题正在压茬落实,4月7日至7月27日的强化督查中共发现我市问题1489个,目前已整改完成1487个,整改完成率为99.87%;9月8日至11月28日的攻坚强化督查中我市共发现问题43个,在全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中问题数量最少,目前已整改完成42个,整改完成率为97.7%。

  摸清污染源

  全力整治攻坚

  以查促改,摸清污染源清单。德州市抽调市县环保部门精干力量组成督导组深入乡镇、企业,开展地毯式、CT式检查,摸清核查全市污染源状况,进行“饱和式”检查整改。在严格落实“大气十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强化措施的基础上,立足德州污染现状,聚焦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矛盾,全链条、全域化、整体性推进治理。

  工业污染和燃煤污染是雾霾产生的重要成因之一。德州对工业污染出重拳,涉及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122个高架源排放口完成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基本实现高架源稳定达标排放。全市清单内“散乱污”企业共7953家,已全部完成整治工作。已完成火电、造纸、钢铁、水泥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石化等11个行业排污许可证将于年底前完成核发。燃煤治理方面,今年以来,淘汰替代10吨以下锅炉1192台,完成122台10吨以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完成6.78万户“气代煤、电代煤”改造 ,104个镇(街)全部接通天然气。

  与此同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面源污染防控和移动源污染管控。坚持科学调度,深入推进错峰生产。制定《2017年采暖季错峰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将273家企业纳入错峰生产范围。10月1日起,焦化行业落实错峰生产;11月15日起,124家钢铁、建材、化工、建筑施工、重点企业大宗物料运输落实错峰生产。从目前情况看,减排效果明显。

  强化环保底线

  以查促改成效显著

  在以查促改过程中,德州市强化执法监管,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同时创新环境监管机制,出现了“共享工厂”、科技治霾等亮点做法。还印发《关于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成立13个县市区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143个乡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074个社区(管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8358个基本网格,全市共有网格员24622人。开展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与河北沧州市、衡水市实施联动执法。

  环保底线要求不断强化。把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县市区、排污企业和工程项目,清理整顿496个违规建设项目,倒逼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设置环评审批20条限制性要求,形成《德州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负面清单》,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口。完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四项工作机制,全市259家环境风险企业全部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起市、县、企业三级应急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1+13+N”预案体系,制定印发《德州市2017年采暖季错峰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市2532家企业和401家施工工地列入应急减排清单。

  通过一系列举措,天蓝水绿正在德州逐步回归,在京津冀区域协同治霾中,德州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今年1-10月份,德州PM2.5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位居第8位。

  创新科研机制

  培育地方科技力量

  环境保护部组织28个科研团队下沉地方开展工作,对“2+26”城市实行“包产到户”的跟踪研究机制,进行驻点指导,建立“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的联合工作模式,以解决当前大气环境科研与实践脱节、不了解实际情况、底数不清影响科学决策等问题,为地方重污染天气应对、预案修订、效果评估、监督监管等提供技术支撑。旨在摸清各地大气污染现状,提出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2+26”城市“一市一策”总体解决方案,同时带动地方科研团队建设和能力提升,彻底消除地方“有想法没办法,想干不知如何干”的困惑。

  跟踪研究工作启动以来,德州市跟踪研究工作组紧密结合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管理需求,并突出秋冬季重点时段,协助完成了《德州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对各市区县制定的错峰生产方案进行审核和业务指导。按照工作组的研究数据,德州市制定了《2017年采暖季错峰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截至11月15日,全市273家企业全部有序进入错峰生产期,采暖季全市中小企业排放总量不增反减,与启动橙色预警期间排放总量相当。

  针对德州市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VOCs污染等问题,工作组开展“一行一策”“一厂一策”研究,重点针对交通污染问题以及煤化工和玻璃钢等典型行业开展专项研究,力争尽快形成专项治理建议。据悉,目前德州市对191家涉VOCs企业开展治理,已经完成了159家,其中石化行业已全部完成;同时推进汽修行业VOCs治理,对全市4026家汽修企业开展排查整治,露天喷漆作业全面禁止。

责任编辑:高娜